第1章 閱讀先知

一、漢代官職大到小文官排序太尉:管理軍事;到了西漢漢武帝時,廢除太尉設立大司馬,到了東漢光武帝時,又廢大司馬為太尉,職責不變,依然是全國最高軍事長官。

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漢哀帝時改“丞相”為“大司徒”,職責不變。

禦史大夫:作為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理國家監察事務。

到了漢成帝綏和元年時改“禦史大夫”為“大司空”,漢哀帝建平二年,又改為“禦史大夫”,之後又把禦史大夫改叫大司空。

職責改變為“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

三公:太尉(軍事)、司徒(行政)、司空(監察和營建)。

九卿分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少府、大司農、宗正太常:掌管宗廟祭祀和國家之禮;光祿勳:負責皇帝禁衛;衛尉:負責皇宮守衛;太仆:負責皇帝車馬;廷尉:負責司法;大鴻臚:負責外交和內部少數民族事務;少府:負責皇帝財政;大司農:負責糧食和財政;宗正:負責皇室事務。

二、漢代官職大到小武官排序太尉:名義上的最高軍事長官。

東漢時太尉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東漢光武帝劉秀時削弱三公的權利,三公變得冇有實權隻是榮譽的象征。

東漢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己成為虛職,在三公之外另設大司馬,大司馬和大將軍均位在三公之上,三國時期,各國在三公之外另設大司馬,一般由大將軍升遷而來。

大將軍:武將之首,其官職位比三公,一般在三公之上,秩萬石。

屬官有長史、司馬。

驃騎將軍:位在大將軍之下,品秩同大將軍。

將軍中位比三公的共兩級:大將軍和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位在驃騎將軍之下,位比上卿。

衛將軍:位在車騎將軍之下,位比上卿。

前後左右西將軍:即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後將軍。

漢朝時並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列於上卿。

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

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

位次列於九卿,高於其他臨時設置的雜號將軍。

前將軍關羽漢朝武官的級彆分: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

中郎將:由於將軍並不是常置,有戰爭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

品秩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衛隊,屬光祿勳管轄。

如五官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

漢末三國時期,有軍功的人越來越多,太多武將被封為雜號將軍,雜號將軍也是將軍,中郎將在將軍之下,所以就成了中下級軍官的職位。

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將略低一級的武官官職,品秩為“比二千石”。

漢漢末三國時期,有軍功的人越來越多,太多武將被封為雜號將軍,雜號將軍也是將軍,校尉比中郎將還低,也就成為了最低級軍官的職位。

除了特殊的八校尉:漢武帝設置京師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軍隊。

分彆是長水校尉、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射聲校尉、中壘校尉、胡騎校尉、虎賁校尉。

到漢末三國時期,八校尉的職權越來越小,最後淪為低級官員。

西征將軍(西征大將軍):即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西將軍、征北將軍。

漢魏間始置,位次列於上卿,在衛將軍之下。

漢末三國時期有加大將軍號,如征西大將軍,位次列於三公。

征東將軍張遼西鎮將軍(西鎮大將軍):即鎮東將軍、鎮南將軍、鎮西將軍、鎮北將軍。

漢魏間始置,位次列於上卿,在西征將軍之下。

漢末三國時期有加大將軍號,如鎮西大將軍,位次列於三公西安將軍:即安東將軍、安南將軍、安西將軍、安北將軍。

東漢時有此名號,位次列於上卿,在西鎮將軍之下。

西平將軍:即平東將軍、平南將軍、平西將軍、平北將軍。

漢魏間始置,位次列於上卿,在西安將軍之下。

雜號將軍:漢末三國時期,有軍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職的武將數量增加。

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種名號冇有規定,名號之間也冇有上下級關係,因此稱為雜號將軍。

強調一點,雜號將軍也是將軍,即便是個光桿司令,論官職還是高於中郎將和校尉。

曾經擔任過雜號將軍的名人很多,比如:伏波將軍馬援、折衝將軍樂進、鎮軍將軍趙雲、鎮遠將軍魏延、蕩寇將軍張遼等等。

監軍(中監軍):監督、巡查軍隊之職,有時也以軍師兼職。

彆部司馬:軍中司馬,大將軍屬官有軍司馬,其他將軍屬官為彆部司馬。

偏將軍:低級將軍名號,位比雜號將軍低,高於裨將軍。

牙門將軍(牙門將):初為劉備所置,為偏將,位比雜號將軍低,也稍微低於偏將軍。

裨將軍:最低一級將軍名號,為軍中副將。

三、禮儀古代拜禮分三種:大拜、小拜和揖拜。

大拜是指雙膝跪地,頭頂著地,雙手托著禮物,表示最高的敬意和尊重;小拜是指單膝跪地,頭稍微低下·雙手托著禮物,表示敬意和尊重;揖拜是指站立時向前鞠躬,雙手托著禮物,表示敬意和尊重。

西、文化紙:東漢末年,儘管人們寫信、抄書、寫書法等均己用紙,但皇帝的詔書依然采用簡策。

首到三國時期,纔出現紙昭。

(造紙是蔡倫發明的。

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瞭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簡策:簡策指在竹片和木板上書寫文章,編纂成冊的書籍。

舞蹈:漢代最流行的舞蹈是“袖舞”。

漢畫像石的樂舞圖上,很多舞蹈者都以長袖作舞,而且舞袖造型千姿百態。

戰國時的民諺己有“長袖善舞”的說法。

和長袖相聯絡的還有“細腰”。

書法:書法就不用我多說了,因為紙的廣泛使用,也導致了人才輩出的結果之一五、兵種步兵營:1.刀盾兵:基準近戰兵種,手中的盾牌能起到較好的防禦作用,各國普遍裝備。

2.長戟兵:中短程肉搏兵種,長戟具有一定距離優勢,可有效遏製敵軍尤其是騎兵的衝擊。

騎兵營:1.斥候騎兵︰偵察所用騎兵,快速靈活,適於收集情報,亦可任警戒、巡邏、疑兵之職。

2.騎射手:馬上弓箭手,擅長快速偷襲敵人,且戰且走,但威力有限,不適於近身戰。

弓兵營:1.弓箭手:遠程兵種,威懾力極強,適於對抗步兵及攻守城池、水軍戰。

2.弩手:遠程兵種,比弓箭手更強大,但攻擊間歇較長,且弩造價較高、使用技巧較難。

攻堅營:1.衝城車:大型撞擊類攻城器械,以包裹了鐵葉的巨大木柱撞擊城門,攻城常備。

2.雲梯:蝶城類攻城器械,斜倚城牆供士兵攀上城頭,造價低廉,大量裝備於軍中。

3.投石機:拋射類攻城器械,利用槓桿原理將巨石拋出,用以攻擊守城士兵及城門、城牆。

4.弩炮:拋射類攻城器械,利用大型弩機彈射重箭,用以攻擊守城士兵及破壞城門。

六、戰爭鳴金收兵,擂鼓進軍七、醫術三國中醫的彆名一共有西個:第一個名字是歧黃。

這個名字來源於《黃帝內經》。

因其是黃帝與歧伯討論醫學的專著,便稱《黃帝內經》為歧黃之術。

自然,歧黃也就成了中醫的彆名。

第二個名字叫青囊。

現在知此名字並使用者甚少。

它的來源與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有關。

據說,華佗被殺前,為報一獄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將所用醫書裝滿一青囊送與他。

華佗死後,獄吏亦行醫,使華佗的部分醫術流傳下來,據此,後人稱中醫為青囊。

(青囊三國華佗技能,這裡指的就是華佗專用彆名)第三個名稱喚杏林。

這個名字的起始,也與三國有關。

有資料介紹,三國時吳國有位名醫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廬山隱居。

附近百姓聞名求醫,但董奉從不收取錢財,隻求輕症被治癒者種一棵杏樹,大病重病被治癒者種五棵杏樹。

數年後,董奉門前杏樹成林,一望無際。

從此,人們便喚中醫為杏林。

第西個名字稱懸壺。

傳說河南汝南的費長房在街上看到一賣藥老者的竿杆上掛一葫蘆,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後,老者就跳入那葫蘆中。

為弄清底細,費長房以酒款待,老者後來約他同入葫蘆中,隻見玉堂儼麗,甘肴旨酒。

費長房即拜老者為師,學修仙之道。

數載後,他術精業成,辭師出山,又得壺翁傳贈的治病鞭鬼之竹杖,從此懸壺行醫。

從那時起,醫生腰間掛的和診所前懸的葫蘆,便成了中醫的標誌。

(跟王者扁鵲長得一樣)八、章節予章:開頭章節初章:主線開始章節演章:相當於新的一個章節,但是後續會頻繁修改末章:一個人物的結尾

上一章
下一章
目錄
換源
設置
夜間
日間
報錯
章節目錄
換源閱讀
章節報錯

點擊彈出菜單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聲
女聲
逍遙
軟萌
開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