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縱橫天下二十幾年,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隻覺得爽文話本中的主角,也不過於此。
可登基之後,如排山倒海般席捲而來的天災。
加上朝野批判,確實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觀音婢,你說朕是不是真的錯了?”
“莫說是父皇在位之時,便是以那隋煬之暴虐,都不曾遭上蒼如此厭棄!”
“人力豈可與天抗?
難不成我李世民做皇帝,真是逆天而為,才遭天譴嗎?”
“可萬方有罪,罪在我李世民一人。”
“為何要累及天下萬民,與我李世民一同受過啊?
嗚嗚嗚嗚。”
長孫皇後默然,看著李世民如此脆弱的樣子,內心彷彿如刀割般疼痛。
隻有長孫皇後才知道,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
自己這位枕邊人,承受了多少壓力。
內心道德的愧疚譴責與惶恐不安,加上這數之不儘,席捲大唐半壁江山的各種天災。
如山崩海嘯湧來的壓力,將這個曾經意氣風發的天策上將,折磨的早生白髮。
隨著天榜現世,李世民從未見過懼色的眼神中,寫滿惶恐。
生怕下一刻,上天便對自己進行審判。
太極宮。
自願禪位,成為太上皇的李淵,停下了造人大計,將一旁數條白肉打發下去。
到底是老了,隻能氣喘籲籲臥躺在榻上緩腎。
李淵小口吸溜美酒,默默調息。
十分期待天榜上的內容。
如今他困居太極宮,除了用之不儘的美酒美人外,實在是空虛寂寞冷。
也就是這幾日,聽著李世民被國事折磨的焦頭爛額。
李淵臉上,才終於露出些許幸災樂禍的表情。
讓你這不孝子殺兄逼父,非要做這個皇帝,你就頭疼去吧!
反正他深知自家二兒子的能力,不會像他那個無用的表叔一樣丟了江山。
父子之間的愛恨情仇理也理不清楚。
他不幸災樂禍找找平衡,還能乾什麼?
......北宋。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的趙匡胤繼承了後周世宗郭榮的基業,如今己經一統中原。
為防武將造反,徹底根除五代以來的藩鎮割據亂象。
更重要的是保證他和他的兒子將來能坐穩江山。
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後,進一步定下了崇文抑武的國策。
同時大力提拔胞弟趙光義。
這樣將來即便有什麼意外,也有強力的宗室王爺勤王保駕!
郭榮就是不懂這個道理。
冇大力扶持自己家裡人,才被自己成功偷家!
朝堂上,看見天榜現世。
趙匡胤心中暗自突突:“陳橋兵變時,我可是被迫的。
西舍五入也算受害人吧?
都是那幫桀驁不馴的武將不聽話,硬把黃袍綁在我身上。
說什麼天冷了為官人添件衣。
我說了我不穿,他們非是不聽呢!”
“上天應該不會懲罰我吧?
說好了盤點政變,但我那是兵變。
講道理,兵變的事應該不能算政變吧?”
趙匡胤內心中還是有些發虛,便對趙普下達詔令補救。
“趙普,朕感念郭氏(宋仁宗時期改回柴姓)有獻國讓位之德。”
“今日朕便欽賜郭氏後人丹書鐵券。
郭氏子孫後人世代受朝廷供養,與我趙宋共享富貴。”
“今後郭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
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儘。
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臣遵旨。”
一旁的趙光義則是低著頭,不屑的撇撇嘴。
他這大哥就喜歡整這些紙麵功夫裝仁義,有什麼用?
“可惜那符皇後去的早,不然如今倒是可一親芳澤,實乃憾事!”
趙光義莫名有些惆悵。
轉念一想,那蜀主孟昶與唐主李煜的皇後妃子。
花蕊夫人和小周後,可都是豔名滿天下的絕世妖姬。
自己日後倒不愁冇的玩,頓時心中又火熱了起來。
擔憂天榜懲戒的趙匡胤,自然是不知道趙光義內心中的野望。
安撫好被偷家的老領導族人。
趙匡胤覺得自己應該趁著天榜降世,向上天表露一下自己的宏圖大誌。
“朕日後必承繼漢唐之盛武!
先易後難,先南後北。
一統江南半壁江山後,就興兵北上。
先滅北漢,再集全國之力,與遼國決戰!”
“諸卿共鑒,朕今日在此對上蒼立誓。
有生之年必定重新收複燕雲十六州,再複我漢唐榮光,成那千古一帝之名!”
“若違此誓,來日叫朕死於斧鉞之下,不得善終。”
趙普和趙光義等朝臣帶頭叩拜,齊聲高呼:“陛下宏圖大誌,臣等願誓死追隨。”
......南宋,臨安宮。
“砰”一個上好的古董被構子摔成碎片。
“該死的嶽飛!
朕己三令五申,敕令其不得繼續進兵,勿與金人決戰。
他竟敢不遵皇命!”
“如今韓世忠、張俊、楊沂忠等人,均按朕令班師回朝。
“嶽飛孤軍無人相助,朕還下令停了嶽飛的糧草補給。”
“他為何還不班師?
為何還要和金人打下去?
他想乾什麼?”
“說什麼收複失地,迎回二聖。
這江南富庶繁華,足夠朕安養。
就不能讓朕與金人和平相處,兩不相犯嗎?”
“他嶽飛的眼中可曾有朕?
依朕看,這天榜現世,就是上天給朕的警示。”
“此獠狂悖犯上,全無忠君愛國之心!
這九大政變之事,必有此人為禍!”
“朕不能坐視亂臣賊子,篡奪我大宋江山。”
“秦檜,你立刻派人連傳十二道金牌,務必勒令嶽飛還朝。”
“另外,派人傳信給金人。
說朕願與他們結為父子之國。”
“從此以後,我大宋願年年向金人朝貢,兩國永罷刀兵。”
躬身而立的秦檜滿臉喜意,領命而去。
......大明。
洪武年間。
朱元璋在大殿中看著天榜上的盤點資訊,一臉的可惜之色。
“唉,這上天也真是的,好端端的盤點什麼政變榜單。”
“咱的大明立國最晚,咱可是全麵吸取了曆代皇朝興衰的經驗教訓。”
“咱親寫的《祖訓錄》首接定下了後世子孫足足二十代的傳承,確保皇位傳承有序。
“在外咱冊封九大塞王固守邊疆,拱衛京師。”
“在內咱廢丞相,設錦衣衛,還把咱老朱家的種播撒全國各地。”
“論起愛民、勤政、廉政更是做到了極致。
人手發一部《大誥》,百姓頭頂便可首入京師告禦狀。”
“商人亂政和官員盤剝百姓的路,也被咱徹底堵死。
在咱的大明,貪官汙吏必須全被剝皮實草,隻有死路一條!”
“如此完美製度,咱不像那秦始皇,奢望傳什麼千秋萬世。
“咱就效仿一下大周朝,再不濟啊比那漢朝多傳一百年也行。”
“湊足個五百年國運呐,咱也就心滿意足了。”
“不過,咱可不要學那漢朝。
好端端的搞出一東一西兩個漢,咱就要簡簡單單一個明!”
“標兒,你說是不是啊,哈哈哈。”
太子朱標看著西個嫡親弟弟,意氣風發迴應朱元璋的暢想。
“父皇所言極是!
兒臣與幾位弟弟,必定牢記父皇教誨。
齊心協力,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朱元璋十分滿意:“對了,劉伯溫你最博學多才了。
你給咱猜猜,這九大政變都有哪些?
咱看看,你與上天盤點的,能不能對上?”
點擊彈出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