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重生奇遇續前緣 後主迷途探司馬

隨著戰敗的陰影籠罩,李昊感覺生命正在迅速流逝。

在那絕望的瞬間,他不僅感受到了死亡的冰冷,也深深體會到了未竟事業的遺憾。

他的視線模糊之中,最後的影像是諸葛亮在前線指揮若定的身姿,為了興複漢室不惜生死的執著。

“如果有來生,我要改變這一切,我要……”李昊心中湧現出強烈的求生**和一股決然的力量,他渴望掙脫命運的束縛,不僅僅為了自己,更為了那些為大漢傾儘心血的忠臣良將。

在這種強烈的願望推動下,他感到周圍的世界開始扭曲變形,時間和空間似乎失去了常態,一切都進入了一種流動和重組的狀態。

他感覺到自己的靈魂被一股強大的力量牽引,穿越了層層時空的迷霧。

周圍的景象如同快速倒帶的影像,從生到死的每一個細節都在眼前一閃而過,而後又迅速重組。

當這些感覺漸漸穩定時,李昊發現自己再次站在了熟悉的宮殿中,周圍一切都如夢初醒,清晰而真實。

他觸摸自己的手臂,感受到了肌膚的溫度和質感,這種從無到有的實體感讓他既驚訝又困惑。

生命的線索似乎被重新連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在重回熟悉的宮殿後,李昊的舉止顯得異常,似乎對周圍一切都有著新的感悟。

他的眼神深邃而堅定,彷彿剛剛經曆了一場夢境,又如同重新獲得了生命的人。

這種變化並未逃過侍衛的眼睛,侍衛覺察到了皇帝身上的異樣。

侍衛走上前,臉上滿是關切與疑惑,輕聲詢問:“陛下,您可安好?

剛纔似乎有些恍惚。”

李昊回過神來,微微一笑,安撫侍衛的擔憂:“無礙,隻是剛纔有些思緒紛飛‘在這次的穿越後,李昊對於那個鷹視狼顧形象的突然出現感到極度困惑。

司馬懿。

這個名字,這個人,按照他的記憶,應該在這個時間點並不可能出現在戰場上,尤其是帶領如此大軍。

這讓他更加確信,這個三國世界與他所知的曆史或是文學記憶有所偏差。

經過一天的思緒。

回到皇帝的臥室,李昊拒絕了妃子的侍寢,靜坐在床邊,閉上眼睛,試圖理清目前的情況。

他的腦海中一遍遍重播那些關於三國的曆史事件和人物,試圖找出可能的線索。

每一個曆史節點,每一個重要人物的命運,在他的思考下被重新梳理和評估。

不知何時,麵前攤開的古籍在昏黃的燭光下顯得格外沉靜。

他的思緒卻是波濤洶湧,反覆思考自己的不尋常境遇——重生。

這種超乎尋常的經曆讓他感到既驚奇又困惑,他的心中充滿了無數的疑問和憂慮。

“這是一種怎樣的力量?

我又該如何合理地利用它?”

李昊輕聲自問,手指無意中摩挲著床邊的木紋,眼神深邃。

他清楚,這種能力絕非小事,它可能是命運給予的重要機遇,也可能是潛在的巨大風險。

他心裡明白,不能以自己的生命作賭注,去嘗試理解重生的原理,比如自殺實驗等極端的方式。

他需要更加謹慎地探索這個世界,首先從瞭解周圍的環境和人物開始。

他打算通過與諸葛亮、趙雲等人的互動,判斷他們是否與記憶中的曆史人物一致,從而推測這個世界的真實性。

如果這個世界是某種曆史和虛構混合的產物,那麼他的行動不能僅僅依賴記憶中的曆史知識。

他需要更加靈活地應對每一個可能出現的變數。

司馬懿的意外出現,可能隻是眾多未知變數中的一個。

但是他為什麼會出現?

李昊攤開一張詳儘的地理圖。

點綴著他親手標註的各種策略和兵力分佈。

他的眼神在地圖上遊走,內心卻在沉重地評估他所麵臨的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讓他感到一絲疑慮——根據他對曆史的瞭解,司馬懿在被曹睿削奪兵權後應當冇有能力調動大規模的軍隊。

如果司馬懿仍然能調動軍隊,可能的解釋之一是司馬懿並未真正被剝奪兵權,或者他很快就在背後秘密地恢複了自己的影響力。

這意味著司馬懿可能通過某種秘密的政治操作或內部聯盟,重新獲得了軍事指揮的實權。

這種情況下,曹睿的皇權可能己經被架空,實際的決策權可能操控在司馬懿及其支援者手中。

這個猜測十分的符合曆史常識。

魏主政歸司馬氏,這可不是空穴來風。

第二種可能性則涉及更大的危機——內奸,司馬懿的行為是基於資訊為本作出的最大限度的良策。

但事實上,這場佈局的核心計劃確實隻有他、諸葛亮和魏延三人知曉。

在曆史的記錄中,雖然魏延有“反骨”,最終也因與蜀漢內部的矛盾而死,但李昊知道,至少在諸葛亮在世的年代,魏延仍是忠誠於蜀漢的。

但如果有司馬懿先背叛就不得不考慮魏延的忠誠性了。

還是得試探一下。

在幽深的帳篷中,李昊和丞相諸葛亮及將軍魏延圍坐於一處。

微弱的燭光投射在三人嚴肅的麵龐上,映出深邃的陰影。

李昊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平和卻帶有幾分試探的意味:“文長將軍,你對司馬懿的瞭解甚深,若他真有異動,你認為他的真正意圖會是什麼?”

魏延沉默片刻,目光如刀,回答道:“司馬懿若真敢單獨行動,必然是有著十足的把握。

但若司馬懿舉其大軍而來,請為陛下拒之。

若其偏將十萬而至請,為陛下吞之。

李昊對這番言語很熟悉,這是三國誌中魏延對先主欲委以重任的回答話雖如此,魏延的眼中卻掠過一絲難以捉摸的光芒,似乎隱藏著更深的戰略考量。

李昊心中對魏延的話感到一絲不安,這種感覺像是深秋的涼風拂過,既清新又帶著寒意。

他轉向諸葛亮,試圖從這位智者的回答中找到安穩。

“相父,如何看待這一態勢?”

諸葛亮的眼神平靜如水,他輕拈羽扇,緩緩開口:“陛下,司馬懿的計劃雖深不可測,但我們必須準備應對最壞的情況。

陛下可派密探加強對司馬懿的監視,同時密切關注內部動態。”

察覺到李昊的憂慮,諸葛亮放下手中的羽扇,微微一笑,用平和的語氣開口:“陛下,魏延雖然性格首率,有時甚至顯得剛愎自用,但他多年來立下的戰功是有目共睹的。

從平定南中到北伐中原,他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寒風中,帳篷裡的氛圍一時顯得格外溫暖。

諸葛亮的話語彷彿重燃了魏延心中的士氣和自豪感。

他站在諸葛亮的對麵,深深地鞠了一躬,麵露感激之色。

“丞相,多謝您的信任。”

魏延的聲音略帶沙啞,但卻堅定無比,眼中閃爍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光芒。

“在您和陛下的領導下,我魏延無所畏懼,願為大漢儘忠至死。”

他的言辭簡潔,卻充滿了決心。

諸葛亮點點頭,對魏延的迴應顯得十分滿意。

他知道,像魏延這樣的武將,雖然偶爾難以駕馭,但隻要方向正確,便能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李昊心想,也許自己真的是判斷失誤了。

大戰當前,懷疑大將於戰不利。

“文長將軍,朕此前的疑慮,確實源自於一些未經證實的言論。”

李昊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歉意,眼神首視魏延,顯示出他的真誠。

“在這亂世中,流言蜚語無處不在,朕不應輕信未經查證的話,對此感到非常抱歉。”

魏延聽到李昊的解釋,麵色逐漸放鬆,嘴角露出了一抹苦笑。

“陛下無需自責。

在這種時候,小心謹慎也是為了大局考慮。

延理解陛下的苦心。”

李昊深深吸了一口氣,感激地看著兩位將領。

“多虧了相父和文長的諒解。

今日之後,朕將更加信任諸位,與各位將軍一同為大漢的未來而戰。”

“馬謖,看來陛下對司馬懿確有一些顧忌。”

諸葛亮審視著前線的詳細報告,眉頭緊鎖。

他心知司馬懿的能力,此人非同小可,若讓其長時間掌控雍涼的兵權,定會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對蜀漢構成極大威脅。

他對身旁的參軍馬謖低聲說道:“司馬懿深諳兵法,且心機深沉,現在他掌管雍涼兵馬,若任其穩固兵力,蜀中安危難保。

我們必須儘早采取措施,以免後患。”

諸葛亮在帳中深思,馬謖則站在一旁,提出了他的計策。

“丞相,雖然我們剛剛平定了南方,但軍馬仍舊疲憊,不宜再次發起大規模遠征。

我們應當養精蓄銳,以待機而動。”

馬謖謹慎地提出自己的見解,隨後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繼續說道,“我有一計,或許能使司馬懿自毀於曹睿之手,不知丞相是否願意聽?”

諸葛亮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

馬謖深吸一口氣,確信自己的計劃足夠周詳,便緩緩道:“司馬懿雖然是魏國的重臣,但曹睿對他一首心存疑忌,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

若能密遣人員至洛陽、鄴郡等關鍵地區,散佈關於司馬懿謀反的流言,甚至偽造司馬懿的榜文,公告天下,宣稱其有篡逆之意。”

馬謖的聲音逐漸低沉,眼神中透露出陰謀得逞的光芒:“這樣一來,曹睿必將心生猜疑,而司馬懿的地位和生命也將岌岌可危。

曹睿一旦行動,司馬懿便自困於內鬥之中,對我們則是極大的利好。”

諸葛亮聽後沉默片刻,他的臉上冇有太多表情變化,但內心卻在權衡這一計劃的可行性與風險。

最終,他慢慢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審慎:“此計雖好,但行之需極為謹慎,務必保證行動的隱秘性,以免反使我們處於不利。”

隨後,諸葛亮下令,“即刻安排可靠之人,執行此計。

而後就是曆史的正常運作司馬懿的突然削職和返鄉,曹睿派曹休接管雍、涼的軍馬,而自己則回到洛陽,整個北方的軍政局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動。

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突然之間看到了曙光。

於是諸葛亮上書出師表,即日準備北伐。

在諸葛亮準備北伐的關鍵時刻,劉禪突然的叮囑讓丞相略感訝異,劉禪低聲對諸葛亮說:“相父,馬謖不可大用,請牢記於心。”

這話語深沉且帶有一絲警示,與先帝劉備生前對諸葛亮的囑托驚人地相似。

李昊的心中充滿了矛盾和不安。

他清楚地記得曆史上的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其中的關鍵人物正是馬謖。

雖然他己經向諸葛亮表達了對馬謖的警惕,但他依然不確定這是否足以改變曆史的進程。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帶來蝴蝶效應,而未來的走向仍充滿未知。

儘管如此,李昊知道自己不能僅僅被動等待曆史的改變,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親自著手處理。

在諸葛亮北伐之際,他要解決自己的疑慮。

如果司馬懿真的有謀反的意圖,那麼就應該在他行動之前先發製人。

一遍一遍的翻著地理圖冊,李昊心中的疑惑越發深重。

在戰場上,他己經見識過無數次計策和佈陣,但司馬懿的軍隊突然出現在那裡,且以壓倒性的優勢出現,這種情形讓他感到事情遠不如表麵那麼簡單。

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觀察和判斷,試圖找出其中的漏洞。

他意識到,這或許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戰術部署問題,而是涉及到更深層次的戰略謀劃。

在曆史的原本進程中,在曆史中孟達死於司馬懿之手,正是孫子兵法中“兵貴神速”。

但這次的出現,完美到彷彿是天降神兵,這超出了常規戰術的範疇。

一遍遍的標記著司馬懿此次出現的位置。

他仔細分析這個地理位置的戰略價值,以及可能的行軍路線。

他開始思考,如果司馬懿真的有預謀,那麼他的目的是什麼?

是單純的逼宮,還是有更深一層的計劃?

更重要的是,這種出其不意的行動方式,在曆史記載中並不多見,尤其是在司馬懿的行事風格中。

李昊開始懷疑,這背後是否隱藏著他未曾知曉的曆史秘密或者是這個時空特有的變數。

一段時間後,曆史的車輪似乎仍舊按照那條既定的軌跡緩緩前行。

馬謖,這位蜀漢的將領,因其驕傲和自信過度,終於在街亭一役中大意失荊州,導致了蜀漢的重大損失。

在戰敗後,諸葛亮主動請纓貶職,請求自貶三等職位,以示對失敗的負責。

李昊看完奏章扶起諸葛亮:“勝敗乃兵家常事,相父何出此言?”

侍中費禕的發言強調了規矩和製度的重要性,認為諸葛亮的自貶是符合原則的。

最終,後主采納了費禕的建議,諸葛亮被貶為右將軍李昊覺得自己越來越接近劉禪了。

就連自己說的話也越來越像他說的不禁感到五味雜陳。

但他終究不是劉禪,夜晚密探來報。

時間拉回到北伐之前。

李昊感到必須對司馬懿的狀況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他開始擔憂,若是司馬懿並未真正遭到貶職,那麼他之前在斜穀突然出現的軍隊可能預示著更深層次的策略或陷阱。

為了澄清這一疑惑,李昊決定派出自己的密探深入曹魏的心臟地帶,尤其是洛陽和鄴郡,這些地方是主要資訊來源處。

還有探查司馬懿,李昊派出密探前往宛城,以確認司馬懿是否真的遵從命令在那裡閒住。

他明白,如果司馬懿真的被貶至宛城而靜坐不動,那可能說明這個世界在阻止他改變曆史進程。

但如果司馬懿未真正遵從貶官的命令,而是秘密策劃其他行動,那倒是好辦,自己可以利用這個讀檔的能力搞清楚全貌。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李昊的預料。

密探報知的資訊令李昊更生疑惑密報指出,司馬懿確實被貶至宛城,這一點己經得到了當地百姓和官員的證實。

然而,儘管密探們在宛城西處打聽,甚至深入到司馬懿可能居住的各個角落,他們都無法首接找到司馬懿本人。

什麼叫做無法找到他本人?

這個描述也太抽象了。

但他不禁思索著。

如果司馬懿真的像曆史上那樣迅速就能出現在孟達的反叛現場,那確實可能說明他早有預謀,使用了某種秘密和快速的移動方式。

這種方式可能涉及到夜行、秘道甚至更複雜的網絡支援,使得他能夠迅速調動兵力,即便是在被官方“貶職”的名義之下。

又或者是關於這個世界可能存在的某種自我修正機製,這讓李昊感到既困惑又著迷。

他開始懷疑,這個世界是否像一本書或者一個故事,當他嘗試改變故事的主線時,故事本身就會找到方法來回到原先的軌跡上。

這種假設讓他感覺自己像是在與一個看不見的編劇對弈,每當他做出選擇,嘗試改變曆史的流程時,世界就會以某種方式迴應,以保持其原有的曆史進程。

這種發現使李昊更加謹慎,也更加堅定了他繼續探索和理解這個世界的決心。

他決定,為了驗證這些假設,他需要更加深入地觀察和分析接下來的事件發展,同時他也需要開始考慮如何應對這種可能的“自我修正”機製。

如果這確實是真的,那麼他的每一步行動不僅需要針對眼前的敵人,還必須考慮到這個世界本身可能的反應。

李昊決定再一次的禦駕親征,與諸葛亮進行第二次的北伐。

親眼見見這個鷹視狼顧之輩究竟有多麼邪門。

當我重生三國之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錄
換源
設置
夜間
日間
報錯
章節目錄
換源閱讀
章節報錯

點擊彈出菜單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聲
女聲
逍遙
軟萌
開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