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董良搞到了大量的生鐵。
這裡是反日派的大本營,這些物資都是一代代宮良城主積攢下來的。
石垣島的山中還有一座小型煤礦。
董良讓林本派人在煤礦邊上建造煉焦窯洞。
他需要焦煤。
為了避免運輸浪費時間,他直接在山上建造了一座小高爐。
這種六十年代在農村地區非常普遍存在的小高爐建造起來非常容易。
人家穿越了總是會遇到某個友好洋人,幫自己買來先進的武器。
可董良遇到的洋人都是壞人,冇有一個友好的。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白人非常的傲慢,華人在他們眼中就是土著。
從各種圖書和流傳的報紙上都能夠看到他們對華人的醜化。
實際上華人在西方人眼中形象發生變化,是在抗米援朝之後。
在國際上一個民族形象與他們的實力總是相匹配的。
開礦、種田、鍊鋼,這纔是董良喜歡做的事情。
他原本就是一個手藝人,即使做老師了,也是教的手藝。
西表島上幾百扶桑奴隸在拚命地種田、開荒。
就是護衛隊員每日裡也要抽出一半時間參加生產,剩下的時間用來進行專業技能訓練。
“包恩號”改名為“怒海號”,終於利用大潮脫離淺灘。
同時按照董良的指示開到了上原港停靠。
理查德等人也轉移到陸地上。
康八爺迴歸他總教頭的身份,開始指導刀盾兵和長矛兵訓練。
董良則忙著鍊鋼打造燧發槍。
由於缺少必要的工具,董良隻能製造燧發槍。
樣式就按照他們手中的密西西比燧發槍作樣本。
這款槍皮實耐用,在燧發槍中算是比較成熟的,一直用到了米國內戰時期。
槍支作坊,必須要有木工、鉗工、膛工……
董良從生活組調集了幾十號人。
又從向邦那裡借了一批工匠,然後對他們進行分組培訓,采用流水線的形式進行生產。
造槍,最重要的工具是膛床,董良前世冇少接觸這些東西。他花幾天時間就製作了一台畜力膛床,用島上隨處可見的水牛作為動力,鑽出槍管。
燧發機可以用生鐵鑄造,批量生產。槍托是木工的活兒。
最後,董良再帶人組裝。
……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董良想要安心種田,但是扶桑人卻再次出現了。
樺山麻友原本就是來替換小鬆友基的,按道理小鬆友基應該已經回到那霸。
但是三百人一個都冇有回去。
坐鎮那霸的薩摩家家老華山力源著急了。
他派了一艘船前來詢問,這些人直接到了西表島。
陳得利帶人將他們引上了岸,然後康老八帶著兩百多人,輕易就將這幾十人給俘虜。
這讓董良明白,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另外一邊,廈門港。
“包恩號”華工起義的事情也傳到此處。
鼓浪嶼的碼頭上已經建成了成排的洋房,在中心的位置還有一棟教堂。
經過了十年發展,廈門港成為西洋人在東南一處重要的貿易口岸。
福建的紅茶以及景德鎮的瓷器都可以從這裡買到。
當然了,近些年興起的豬仔貿易,讓這裡出現了一種畸形的繁榮。
尤其是那隨處可見的豬仔館。
不過這種事情很容易引起地方百姓的仇視。
徳迪身兼荷蘭、比利時等好幾國駐廈門的領事。
點擊彈出菜單